子宫内膜炎的中医治疗

来源: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    更新时间:2012-09-11    阅读量: 在线提问

  中医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,中医一直是令人赞叹的。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,如果患上子宫内膜炎,中医有办法医治吗,有哪些治疗方法?

  温州妇科专家表示:根据慢性子宫内膜炎时出现的月经紊乱,小腹疼痛及白带量多症状,可将其归属于“ 崩漏” 、“经期延长”、“带下病”等病症中。其发生机理多因经期或产后胞脉空虚,湿热之邪乘虚而入,与阴血相搏结,阻滞胞脉,致胞脉气血不畅;或因年老气阴两衰,湿热之邪内侵,耗伤阴津所致。可分为湿热内阻、瘀血阻滞及阴虚内热三个证型论治。

  一、瘀血阻滞型

  治以活血化瘀,行气止痛。处方:当归10克,川芎10克,桃仁10克,红花6克,赤芍12克,柴胡10克,川牛膝12克,枳壳10克,生地12克,

  若小腹疼痛明显,加蒲黄10克,五灵脂10克,香附10克以活血行气止痛。

  二、阴虚内热型

  治以滋阴清热。方用知柏地黄丸。

  处方:知母10克,黄柏10克,生地10克,山药10克,山萸肉10克,丹皮10克,泽泻10克,茯苓12克,女贞子12克,旱莲草10克,

  若白带色黄臭秽,则加败酱草12克,生苡仁15克,车前子15克以清热利湿止带;若心烦急躁,则加炒山栀12克,郁金10克,柴胡10克以疏肝理气并清热。

  三、湿热内阻型

  治以清热利湿兼活血化瘀。方用四妙丸(《成方便读》)合桃仁红花煎(《素庵医案》)加减。

  处方:黄柏10克,生薏仁20克,苍术10克,牛膝10克,桃仁10克红花10克,赤芍10克,当归12克,川芎10克,败酱草12克,红藤12克,生甘草10克,

  若月经淋漓不断,色红,可加益母草10克,茜草15克,侧柏叶12克活血化瘀,凉血止血;带下量多色黄者,加车前子(包煎)20克,泽泻15克以清利湿热。

 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,首先当辨别寒热与虚实,属热属实者,急当清热解毒、利湿止带、化瘀止痛,以防病势深入;属寒属虚者,当以温肾助阳、散寒除湿、化瘀止痛之法,以利扶正祛邪,在具体疗法上,可选用内服汤剂、外敷、针刺、灌肠等法,根据不同的病情配合应用,常用治法如下:

  (一)针刺疗法

  1、体针:主穴:关元、气海、三阴交。配穴:气冲、蠡沟、足三里、阴陵泉,一般行中刺激,不留针或留针15分钟。

  2、耳针:取子宫、卵巢、内分泌,穴位埋针或磁粒敷贴并按压。

  (二)灌肠疗法

  1、蒲公英、金银花、红藤、败酱、鱼腥草各30g,当归、桃仁、三棱、莪术各15g,加水1000ml,浓煎至100ml,保留灌肠,每晚1次,适用于急慢性子宫内膜炎。

  2、丹参、鸡血藤、连翘各30g,赤芍、丹皮、三棱、莪术各15g,加水1000ml,浓煎至100ml,每日1次,保留灌肠。

  (三)贴敷疗法

  组成:千年健、地追风、羌活、独活、川椒、白芷、乳香、没药、红花、血竭各6g,川断、寄生、五加皮、赤芍、当归、防风各20g,透骨草、祁艾叶、蛤蟆草各100g。方法:一贴贴敷于(肚脐下方)“关元穴”,一贴贴敷于(后腰)“命门穴”即可,用药之前当先以生姜擦拭相应贴敷部位皮肤。

  (四)物理疗法

  高热患者可推拿降温或酒精浴,或下腹部超短波、红外线照射等。

医生团队